| 首页| 最新公开信息

2022-2023学年外交学院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19年修订)《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令第29号)《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教办函201423号)要求,结合外交学院工作实际,由院长办公室编制。全文包括学院信息公开情况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信息公开工作受到投诉、复议、诉讼情况,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五个方面。本年度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

一、情况概述

2022-2023学年,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教育部推进教育公开的总体安排,全面推进学院信息公开工作。

加强信息解读,充分保障师生知情权。利用线上线下方式,面向考生宣传和讲解招生政策,使广大考生充分了解我院招生政策。解读财务制度,编制报销指南,便利教职工办理报销事宜。召开“双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答疑会,充分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遵循便民原则,优化管理服务。学院完善数据平台建设,在办事大厅模块提供信息化办公、项目采购、开具证明等服务,教职工可轻松在掌上知晓办事进度。办事大厅网页端累计访问量79151次,移动端累计访问量345689次。各部门以表格的形式组织整理数据,对发布内容进行分类展示,推进可视化交流,便于教职工对学校各项信息增进理解。同时,以图文并茂形式发布讲座、会议信息,并提供链接对内容进行补充,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建设学科建设信息一站式填报平台,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减轻教师重复、多头填报压力,促进教学、科研数据共享,提升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

扩大公开范围,提升校园治理水平。在教育部公开事项清单基础上,学院主动公示科研成果统计信息,学术研讨会、讲座等学术动态,调研情况和研究中心概况,促进科研信息共享,加强政府、高校、协会协同管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发布院领导会见外交部官员、地方外办官员、外国政府官员、外国驻华大使情况、非学历教育培训团组信息以及国际化人才培训班信息。锚定国家战略需求,促进互联互通,更好地服务外交外事人才培养和在职人员外事培训。

二、主动公开情况

(一)学院公开各类信息的形式

1、学院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网、办公系统、微信公众号、企业号,各职能处室和系、部、所网站等网络形式;

2、学报、研究报告、年鉴、简讯、文件、学生手册、统计报表等纸质材料;

3、电子屏幕、宣传橱窗、公告栏、院长信箱、纪检监督信箱等;

4、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座谈会及宣讲会等形式。

(二)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学院主动公开各类信息1522条,其中,基本信息116条,招生考试信息76条,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85条,人事师资信息34条,教学质量信息942条,学生管理服务信息41条,学风建设信息52条,学位、学科信息3条,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4条,其他信息6条。外交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63条,累计6万余人关注。

1、“基本信息”公开情况

该项共公开116条,包括院长办公会决议通报,学术委员会简报,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制定或修订的教务、财务、留学生、基建项目管理等方面制度,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就《外交学院章程(修订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还包括院长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作年度工作报告,党委书记作党建工作述职情况。

2、“招生考试信息”公开情况

该条共公开信息76条,包括招生章程及特殊类型招生办法,分批次、分科类招生计划,保送、自主选拔选拔录取、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考生资格及测试结果,考生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和办法,分批次、分科类录取人数和录取最低分,招生咨询及考生申诉渠道,新生复查期间有关举报、调查及处理结果。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各院(系、所)或学科、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成绩,拟录取研究生名单,研究生招生咨询及申诉渠道。

本科招生方面,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高校招生工作“十公开”要求,通过外交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外交学院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本科招生报考指南》等形式公开招生录取信息。“外交学院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有22750人关注,总阅读量总计18.5万。招生部门还通过高招访谈、高招和保送生宣讲会等途径介绍学院优势和专业特色,开通招生咨询热线,确保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

研究生招生方面,学院贯彻落实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要求,利用校园官网、招生工作新闻中心、研究生招生办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招考信息。开通招生咨询热线,耐心解答考生问题,及时回应考生关切。

3、“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公开情况

该项共公开85条。财务、收费信息公开方面,学院在信息公开专栏主动向社会公开年度预算表。校领导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报告学院财务状况、收支执行情况,并就预算执行情况与与会代表深入沟通,听取意见建议。学院严格执行市教委、物价局等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加强教育收费政策宣传,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在校园显著位置张贴教育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投诉电话,接受监督。资产信息公开方面,学院在中国政府釆购网、中央政府釆购网、北京工程建设交易信息网的平台上发布采购意向、招标公告、竞争性磋商公告以及招采结果、成交公告、合同公示等信息。

4、“人事师资信息”公开情况

该项共公开34条,包括校内中层干部任免、人员招聘信息。学院规范校级领导干部社会兼职活动,采取定期梳理、严格审批的手段,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公示校级领导因公出国(境)信息,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内容包含出访人员姓名、出访时间、出访地点、出访事由以及停留天数。

学院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在干部考察、任免等环节及时公示有关信息,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开展定向民主推荐,充分保障教职工对选人用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通过校园官方网站面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公开招聘计划及工作安排,明确招聘范围、招聘条件、岗位要求及招聘程序,加大招聘过程公开力度。制作招聘岗位信息表,方便应聘者下载使用。同时对拟录用人员信息进行公示,做到招聘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5、“教学质量信息”公开情况

该项共公开942条,包括教师数量及结构,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院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包括校园网、“外交学院就业”微信公众号、公示公告、线上答疑会、咨询热线、现场就业指导等途径。举办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宣讲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优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

6、“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公开情况

该项共公开41条,包括学籍管理办法,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的申请与管理规定,学生奖励处罚办法,学生申诉办法。学院向每位新生发放《外交学院学生手册》,就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办法、勤工俭学、经济困难认定与资助、助学贷款申办作了详细解释说明。

7、“学风建设信息”公开情况

该项共公开52条,包括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

8、“学位、学科信息”公开情况

该项共公开3条,即拟新增学位授权学科或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及论证材料。

9、“对外交流与合作”公开情况

该项共公开4条,包括《外交学院外国留学生入住国际交流中心管理规定(试行)》、《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外国留学生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外交学院关于留学生违纪处分的规定》、《外交学院本科留学生考勤与请假办法》。

10、“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预警信息和处置情况等其他信息”公开情况

该项共公开6条,包括校园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推演、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新冠肺炎应急处置预案、核酸检测异常情况通报、春季校园防火安全提示、防汛工作情况。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和不予公开情况

学院信息公开网提供信息公开申请表下载服务,师生员工和其他组织或个人可根据自身学习、科研或工作需要,以书面形式向学院申请获取相关信息,网站上发布了工作流程,畅通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依法保障公众合理的信息需求。本年度,学院未收到信息公开申请,也不存在不予公开情况。

四、信息公开工作受到投诉、复议、诉讼情况

截止2023年8月31日,学院信息公开工作未收到投诉、复议、诉讼情况。

五、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本年度,学院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以学院门户网站为平台,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发布办学信息,丰富信息公开内容,增强信息公开实效,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充分保障师生和社会公众知情权。院长办公室对照“清单”及时上传各类办学信息,更新信息公开专栏。积极协调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做好解释说明和管理服务。

过去一年,在学院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学院办学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但还存在着工作不足,诸如信息公开制度应进一步完善,部分系、部、所公开信息不及时,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督不充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教育部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学院将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让信息公开制度落地见效。同时组织开展全院信息公开检查工作,对不及时公开信息的部门给予通报。今后将适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强化对财务、基建等专业领域的监督。


                                                外交学院

                                             2023年10月27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