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5日,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咨委会)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外交部刘振民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主持,联合国国际法院前院长史久镛等14位咨委会顾问和委员参加。 咨委会于2015年1月成立,由国内知名国际法专家组成,主要就重大外交问题提供法律意见、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江国青教授作为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参加此次会议并就有关国际法问题做了发言。 刘振民副部长指出,新形势下国际法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树立负责任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咨委会可发挥国际法专长,为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积极建言献策。与会顾问和委员踊跃发言,围绕国际法领域发展形势和涉外法律工作、进一步发挥咨委会作用等进行了务实深入的讨论。
2016-01-13近日,2015年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市海淀区金泰海博大酒店举行,北京数十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我院学生红十字会社团被评为“2015年度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先进集体”。 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在市卫生计生委、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和市红十字会共同指导下,由各校“青春红丝带”负责社团组成,旨在防止高校艾滋病传播与宣传相关教育。2015年12月16日,五家指导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来我院开展“青春红丝带”社团工作调研,院团委和医务室接待了调研组一行,我院“青春红丝带”社团工作赢得了调研组一行的高度评价。 在各高校社团全面自评总结的基础上,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先进集体及优秀志愿者进行了表彰。此次荣获“首都高等院校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是我院红十字会继2015年5月获得“2014年度首都高等院校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之后获得的又一项北京市级奖项。 外交学院学生红十字会社团是我院实践类社团之一,长期以来在院团委的指导和院后勤办医务室的支持下,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不断打造“世界艾滋病日”系列宣传等精品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乎生命健康安全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受到了外院学子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在此,向后勤办医务室等相关部门和广大外院学子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参与表示感谢。 院团委 2016年1月8日
2016-01-122015年12月30日下午,由院团委、工会、外办、后勤办联合开展的外交学院2016中外师生新年游园会在我院沙河校区羽毛球馆举办。我院院长秦亚青,党委书记袁南生,党委副书记张瑱,副院长孙吉胜、李洪梅,院长助理高飞等院领导来到现场参与活动并为我院中外师生送上新年祝福。 本次新年游园会创新思路,一改往年元旦晚会的形式,将游戏与表演相结合。在活动现场设置游戏区与表演区。游戏区设22个游戏展位,每位参与者在入口处领取积分卡,通过参与游戏获得积分,并在出口处根据积分兑换奖品。表演区用于展示我校优秀的文艺节目,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 我院艺术团街舞社同学表演开场舞 现场师生进行游戏 外籍教师进行游戏 活动期间,院领导们走进学生与教职工之间,参与游戏、欣赏节目。不仅送来了祝福与问候,还为在场师生抽取了神秘奖品。秦亚青院长现场发表了新年致辞,向全体教职员工及莘莘学子致以节日的问候。 秦院长现场向全院师生致新年贺词 袁书记为获得一等奖的教师颁奖 本次游园会的游戏由各个学生社团负责,娱乐为主、竞技为辅。“一个瓶子的独白”中参与者将愿望写下后放入心愿瓶中,同时取走其他人的心愿瓶,若有可能帮其实现愿望;“国学撷萃”悬挂在麻绳上的谜语使老师同学们体验了一把猜灯谜的乐趣;“疯狂大脑”的参与者们开动脑筋,用随机抽取的四个数字算出24点的结果;“新语心愿”为参与者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新年愿望的平台;“跋山涉水”、“直冲云霄”、“点石成金”等通过特定道具让参与者在趣味游戏中进行比拼;此外还有套圈、你说我猜、看图猜词等经典游戏,师生们沉醉在欢乐的气氛中。 本次游园会活动充分展现了我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素养,加强了全校师生的情感交流,增强了我院教职工与同学们对学校的归属感,营造出欢乐温馨的节日氛围,使外院师生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年,在来年再创佳绩。 院团委 2016年1月7日
2016-01-11王帆副院长受邀参加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节目录制 2015年12月28日下午,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栏目组与院团委合作,走进外交学院进行了年终特别节目的录制。本期节目以“共话中国外交2015”为主题,邀请到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前中国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华黎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我院副院长王帆教授作为嘉宾参加,对过去一年的中国外交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一年我国外交面临的局势进行了展望。 本期节目围绕2015年的中国外交进行了回顾并对2016年中国外交进行了展望。嘉宾、主持人与观众三方互动,为话题的展开与深入搭建了有效平台。四位嘉宾就2015年中国外交战略转型和中国外交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朋友圈”的扩容以及新国际局势下的大国博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观众来自于外交学院各个年级和院系,均为深切关心中国外交、关注国际时事、了解中国境况的青年学子。录制过程中,他们积极参与互动,提问内容涉及如何面对全新领域专业性议题、中俄关系在新国际环境下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公共外交怎样应对各种挑战等,具有较高专业性与学术性,充分体现了我院学生优秀的外交素养以及对中国外交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我院学子良好的青年形象与风貌。 节目录制完成后,栏目组对外交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本活动为我院学生提供了与外交领域重量级嘉宾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加深了外交学院学生对国际局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发挥了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同时本期特别节目的播出也将扩大我院在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使我院“中国外交官的摇篮”盛名远播。 2016年1月2日(周六)8时50分,上海东方卫视播出了此期节目,播出后,观众反映强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为节目播出截图 节目链接:tv.cntv.cn/video/VSET100148298601/fa356aa4683449c2a5f893e420ffb7d6 院团委 2016年1月4日
2016-01-062015年12月25日,“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创新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的领导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及外交学院相关系、所的专家学者与会。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致欢迎辞。他代表学院向各位与会者表达了欢迎与致意,并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介绍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研讨会的第一个议题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前沿思考”。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包含三个层面,即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一方面,中国必须对自身新处境有明确认识,才能发展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制定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对外政策;另一方面,中国也应当正确对待国际社会对我的新认识,不能落入西方“国际责任论“的圈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真正中国特性在于国内事务的优先性、战略保守主义特色以及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国对外政策的来源是复杂的,包括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现实政治以及最为重要的中国经验的沉淀。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王存刚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指出,传播丝路文化、讲好丝路故事、阐明丝路精神是丝路外交的三大内涵,文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丝路外交的三大目标。清华大学副教授赵可金强调,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制度在保持了基本框架延续性的基础上发生了新变化,包括更加强调顶层设计,强调统筹协调,强调立体外交,也包括首脑外交、第一夫人外交、经济外交、城市外交等新外交渠道。 下午,研讨会进行了分组讨论。第一组的议题是“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中的中国方略”,由时殷弘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刘曙光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卢凌宇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鸿燕教授、外交学院杨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任晶晶研究员、外交学院高尚涛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白云真副教授、外交学院雷建锋副教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龙晓柏副研究员、外交学院付韶军讲师、凌胜利讲师围绕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转型、理念创新与发展趋势,“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对外援助、直接投资风险与对策,中国参与国际安全体系进程分析等外交实践问题,以及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及相关外交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充分的研讨。 第二组的议题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探讨”,由赵可金副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张景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键研究员、外交学院张翠珍教授、四川大学周伟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熊李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孙西辉副研究员、外交学院陈雪飞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章远副研究员、吉林大学孙兴杰讲师、合肥工业大学王建讲师、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胡勇讲师围绕中国的安全外交、公共外交、周边外交、社会化外交等议题展开融洽充分的讨论。 这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对于推动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加强学界对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理论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2月28日的头版头条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报道。这次研讨会产生了良好的学界反响与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链接: http://www.cssn.cn/index/index_focus/201512/t20151228_2801605.shtml 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 2015年12月29日
2016-01-052015年12月17日,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了2015年“青春船长”法制宣传活动工作,表彰了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各高校法制宣传团队。表彰会上,我校国际法系法律援助中心组建的“青春船长”法制宣传团队获得三等奖,同时,法律援助中心魏骏骍、马晓鸥同学被评为“青春船长”法制宣传优秀个人称号。 为深入推进北京市“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北京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法律素质,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团中央北京市委、北京市司法局在全市联合启动了“青春船长、法治启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专项活动。全市有二十多个高校支队、近3000名法学院系学生参与了“青春船长”法制宣传活动,为全市近百所中小学校送去400场普法活动。 外交学院“青春船长”普法团队由国际法系法律援助中心组建,其成员均为国际法系本科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魏骏骍同学和马晓鸥同学作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付出了极大精力,他们积极与北京市司法局、法宣办沟通联络,负责策划并协调我校普法团队开展工作。 2015年秋季学期,我校“青春船长”普法团队分别在北大附中初中部、展览路街道社区成功举办了多次普法讲座,深受听众好评。同时,团队还积极配合北京市法宣办开展禁毒普法活动,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微信公众号“外院法律援助中心”推出了多期禁毒普法的图片、信息等内容,反响良好。 在此次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系列普法宣传主题活动中,国际法系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参与、精心筹划,秉承 “以我所学、回报社会”的宗旨,投身于我市青少年普法事业,为北京市法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国际法系)
2015-12-302015年12月24日,应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邀请,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杨厚兰大使访问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出席“中日韩合作讲坛”并发表“东亚的挑战与未来”的主题演讲。来自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吉林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近百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讲座由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主持。 杨大使全面介绍了东亚区域合作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东亚合作的挑战,并结合最新动态与趋势,对东亚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他指出,东亚合作面临四个方面的利好:中国的发展为周边带来机遇;东盟共同体将于年内建成,东亚国家推动地区一体化的意愿增强、共识增加;中日韩合作利在三国,惠及地区,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东亚合作机制化程度不断发展,政治、经济、人文各领域合作不断推进。同时,他也指出,东亚合作面临大国博弈、政治互信、领土争端、民意对立等四个方面的挑战。杨大使结合自己担任中国驻缅甸和阿富汗大使的亲身经历,就如何应对上述挑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演讲结束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杨大使就“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宣传、中日韩经贸合作、中国海外企业形象、TPP对地区合作的影响、中国对外投资风险、日本历史认知问题、中日韩合作与东亚秩序以及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的定位和职能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演讲前,江瑞平副院长和杨厚兰秘书长与就今后秘书处与外交学院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加强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是中日韩三国政府间合作组织,秘书长由三国轮流担任,杨厚兰大使是首位担任秘书长的中国人。外交学院重视与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合作,2014年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目前,双方在人员交流和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等方面开展了良好的合作。
2015-12-29近日,第五届北京大学生读书节闭幕式暨北京大学生阅读联盟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市朝阳区红领巾公园湖心岛内北京国际青年湖心营地举行,来自北京数十所高校近百位阅读类社团负责人参会。我校知行学会被北京市大学生阅读联盟评为第五届北京大学生读书节“十佳优秀社团”。知行学会前任秘书长张璟辉(国法大三)、现任会长吕蕙伊(外交大二)、前干事侯煜暄(国法大二)获得2015年度北京大学生阅读联盟“优秀工作者”称号。 北京大学生阅读联盟是在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指导下,由北京各高校阅读类社团、阅读爱好者组织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的青年阅读自组织,联盟已有北京60余所高校155家阅读类社团加入,并与北京市团委、北京青年报社合作。第五届北京大学生读书节是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为了表彰在第五届北京大学生读书节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北京大学生读书社团和优秀社长,在首都高校中树立优秀读书社团和社长标杆,引领全国高校读书社团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新风尚,北京大学生阅读联盟举办了第五届北京大学生读书节优秀社团和社长评选活动。 知行学会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知行读书会、知行读书小组等。各种阅读类活动为外院学子提供了品读经典、交流分享的平台,受到广大师生欢迎并得到他们一致好评。此次知行学会参加第五届北京市读书节闭幕式暨北京大学生阅读联盟总结表彰大会活动,积极同其他高校阅读类社团负责人交流分享,相互借鉴,从而助力我院阅读类活动的更好开展。 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 2015年12月24日
2015-12-28由中国日报社与可口可乐联合主办、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承办的第21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北京地区决赛于2015年12月20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该赛事是国内最权威、影响力最广、比赛规模最大的英语演讲比赛。 来自北京地区约20所高校的30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我院英语系本科一年级学生唐杰和本科二年级学生杜泽东代表外交学院参赛。比赛中,唐杰同学以饶有趣味的演讲内容、激情澎湃的演说和从容恰当的问答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夺得亚军,并赢得晋级将于明年举行的全国决赛的资格。杜泽东同学也以视角新颖的演讲和沉稳的应答勇夺一等奖的第一名。两位同学在名校汇集、强手如林的北京赛区有如此出色表现,充分显示出我院学生过硬的语言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 作为大一新生,唐杰同学首次参赛即斩获亚军并成功闯入全国赛,是非常不容易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中杜泽东同学获得总排名第四的可喜成绩,理应晋级全国赛,但囿于比赛规定每所院校只有一人可以晋级全国赛,顺位第五的选手顶替晋级。在最近五年的比赛中已有四次出现同一情况,即我院派出的两位选手均成绩优异,但因规定有一人止步北京赛。未共同晋级固然可惜,但本次比赛颁奖环节第一次就此规定做出公开解释,也证明了我院学生的演讲综合水平整体十分出色,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是国内规格最高的英语学科赛事,我院英语系教师一直为该赛事提供全过程指导,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每年都积极参加此项赛事,并在全国和地区级赛事中取得丰硕战果,获奖连连,这极大地鼓舞了我院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也是对英语系演讲课程的充分肯定。 在此特向唐杰和杜泽东同学表示热烈祝贺!感谢外交学院“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演讲团队的指导教师所进行的赛前辅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向演讲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学院相关领导与部门! 英语系 2015年12月21日
2015-12-282015年12月12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大陆区决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举行。此次进入大陆区决赛的29名选手是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华南七个赛区中经过层层选拔而产生的。大赛共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英语系研究生潘东鹏代表外交学院参赛,荣获大赛二等奖,并将代表大陆区参加2016年4月2日在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 本次大赛分为主旨口译、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三个环节,采用淘汰制选拔。在主旨口译环节,每位选手在不做笔记的情况下,对中英文音频分别进行传译,重点考察听辨信息、记忆信息、主旨提炼及双语表达的能力,比赛成绩排名前18的选手进入对话口译环节。对话口译环节模拟真实口译场景,选手为中方嘉宾和外方嘉宾的对话担任双向口译,重点考察选手为现场对话担任口译的能力,成绩排名前12的选手进入第三环节,即会议口译环节。在该环节中,选手为时长一分半钟的中英文演讲进行口译,充分考验了选手的口译能力和临场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潘东鹏同学在比赛中以饱满的精神、娴熟的口译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的口译水平,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特此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他在两岸总决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感谢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口译团队的教师们为他提供的赛前辅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学院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英语系 2015年12月15日
2015-12-24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第四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暨2015 China WTO Moot Court Competition在西南政法大学举办。在此次比赛中,我院代表队获得比赛季军、正方最佳书状,赵明轩同学获得了正方最佳辩手,景一宁、何山同学获得了反方最佳辩手。 国际法系臧立副教授任指导老师,参赛队员包括国际法系本科生景一宁、陈岚,国际法专业研究生何山、张玥,法律硕士研究生赵明轩、耿扬扬等6名同学。国际法系本科生高千贺、黄剑,国际法专业研究生李玉宇担任辅助研究员,以前参赛队员李天虹、邱明东、李潜等同学为此次比赛传授经验,对参赛队员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是由商务部、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共同主办,通过模拟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程序,旨在推进高校学生对WTO规则的掌握与运用,促进未来WTO谈判和争端解决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全英文式比赛。 比赛分为书面和口头两个阶段进行,出席口头比赛的首席专家组成员均为国内WTO研究与实践方面顶尖的学者、律师。参赛选手则作为申诉方或应诉方,真实模拟WTO争端解决程序,以英语撰写、提交书面文件,并参加庭辩。书面环节作为整个比赛的基础环节,既考验选手的英语法律阅读与写作、法律检索、法律分析等多方面能力,更对参赛队伍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意志品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庭辩环节双方根据案情进行陈述、答辩和回答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这对参赛选手的基本法律素养、语言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提出了挑战,对尚未走出校门的青年法律人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实战机会。我院参赛队员场上表现得到了专家们的赞赏。 祝贺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国际法系和代表队全体成员感谢为代表队在准备、训练和竞赛中提供过关心和帮助的相关部门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希望今后的比赛中再创佳绩!
2015-12-182015年12月9日晚,由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主办,我校艺术团戏剧社承办的2015新生戏剧大赛在我院沙河校区礼堂圆满落幕。一年一度的新生戏剧大赛作为院团委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实践项目、我校艺术团的品牌活动,旨在为我院戏剧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发挥创意的舞台,丰富我院校园文化,提升我院学生艺术素养。 本次比赛以院系为单位参赛,共有5个参演剧目。同学们自11月初开始准备,反复修改剧本、组织排练,在经过校艺术团戏剧社高鹏飞老师三次专业指导后,最终将各自作品呈现于观众眼前。比赛中,新生们满怀热情的表演,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台上台下的轻松互动,使前来观看的师生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感知戏剧,体味人生。 外交系作品《探长来访》中,上帝扮成一名探长,揭露了一个英国贵族家庭的罪责;英语系作品《恋爱的犀牛》通过文艺抽象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深情而动人;外语系作品《压迫》讲述了民国初期一位异乡男士被迫与一名陌生女子假扮夫妻才得以租借房屋的诙谐故事;国法系作品《故去的亲人》演绎了20世纪初一个英国下层阶级家庭里的纷争;国经系作品《你好,打劫》通过银行抢劫中的故事揭示了人性正义与邪恶的选择。 《恋爱的犀牛》剧照 最终,英语系作品《恋爱的犀牛》荣获最佳剧目、最佳舞美效果奖,其导演兼男主角杨尚松荣获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奖;外语系王雨倩获最佳女演员奖;外语系郑嘉昀获最佳改编奖;国经系作品《你好,打劫》、外语系作品《压迫》获优秀剧目奖;外交系获最佳宣传组织奖:外语系范伯阳、国法系鲍鑫楠获优秀男演员奖;国经系庄紫嫣、庄若鋆获优秀女演员奖。 本次新生戏剧大赛使我院师生通过艺术的形式感知了社会与人生、理智与情感,同时挖掘到了我院许多可贵的艺术人才,让他们得以在舞台上充分发挥创意、展现自我,为我院校园文化的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 2015年12月14日
2015-12-152015年12月6日,第九届高校间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在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圆满结束,我校代表队获得季军和“公诉人最佳诉状”的荣誉,并将于2016年3月份前往香港参加第十四届亚太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 我校代表队于2015年10月初组建,由张爱宁教授和严文君博士担任指导老师。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指导老师和参赛队员共同努力、精诚合作,为正式比赛做好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在两天五场的激烈比赛中,我校代表队先后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代表队进行了激烈角逐,最终获得了大陆赛区第三名以及“公诉人最佳诉状”的荣誉。在整个比赛过程当中,比赛节奏快、强度大、竞争激烈,无论是法官犀利的诘问,还是对手竞争的压力,都锤炼着我校代表队的精神和体力。我校代表队在比赛中体现出优秀的精神风貌和战斗意志,特别是整个参赛队伍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得代表队焕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通过此次模拟法庭的比赛,我校代表队一方面获得了荣誉,坚定了信心,另一方面也在比赛过程中学习到了对手的长处,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这些都会成为明年三月份参加香港国际赛的宝贵财富。 最后,祝贺外交学院代表队!感谢为代表队的准备、训练和竞赛中提供过关心和帮助的相关部门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 本次代表队的组成人员: 指导老师:张爱宁、严文君 参赛队员:廉雅雯、向媛媛 领队:叶爽 研究队员:李航程、周传青、姜雨萌、卢安琪、左一彤、陈仪宁、章缇萦、刘燕彬、戚静思、吴弘毅、方媛、倪心怡 国际法系 2015年12月9日
2015-12-142015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为了宣传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识,外交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和西城区北营房西里社区合作开展了法律宣传讲座活动,活动取得了完满成功。 本次的普法宣传活动以宪法普及为主体,辅以继承、赡养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既有理论深度,又能贴近生活;既有条文说理,又有案例分析。 同学们讲解了我国宪法的构成,如何理解依宪治国,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继承法规定的基本继承原则,如何规范地立遗嘱等一系列居民们困惑的问题,以及如何理解赡养的权利和义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如何摆脱旧思想,如何理解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习惯的关系等,并辅以大量案例。之后同学们与居民们进行了友好互动,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并欢迎居民们到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大家还着重强调了法律手段不是“挑起事端”的手段,而是解决问题,维护权利,促进家庭幸福和睦的方式。 通过此次活动,法律援助中心的同学们不仅设身处地为居民们寻求解决办法,还倾听了居民们对于自己身边的法律问题的倾诉,赢得了居民们的信任, 充分体现了法律援助中心“以我所学,回报社会”的宗旨,展现了外交学院法学学子的风采。 (撰稿:杨子玮)
2015-12-142015年12月2日下午,由我院团委主办、团委组织部承办、院团委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协办的“我的团课我的团”之“黑魔法防御”主题讲座于沙河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全院近200名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团课主讲人为团中央新媒体处副处长、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理事闫光宇老师。闫老师通过事实分析为同学们讲解了网络谣传的运作原理,使同学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理性思考、辨明是非。 讲座开始,闫老师通过两个分别来自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视频,让同学们发现对于同一事件,由于媒体报道的立场不同、选取的角度不同,会展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面貌,仿佛被施了魔法。由此,同学们意识到闫老师口中的“黑魔法防御”,不是《哈利波特》中让年轻巫师们免受邪恶伤害的神奇课程,而是通过比喻,告诫同学们要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理性分析,抵制网络谣言的毒害。接下来,闫老师分别从“魔法”的原理、“魔法”的最高境界(“谣”和“化”)、“魔法”产生的原因几方面,生动具体地讲述了网络传谣的运作原理和背后原因,现场掌声与笑声不断。 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由于闫老师生动风趣的讲解被同学们要求延长到三个小时。其间,闫老师阐释的问题一次次引起现场同学的深入思考。同学们积极发言,并在最后提问环节与主讲人进行了思想碰撞与深度探讨。下午5时许,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我的团课我的团”活动作为院团委的创新团课形式,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四进四信”活动为宗旨,以加强我院团员青年思想建设为目标,多次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与,使我院广大团员青年开拓了视野,加强了思想先进性,对培养我院青年学子树立“外院精神”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本次“我的团课我的团”活动使同学们加强了对网络谣言的警觉,提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意识到要真正树立起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才能抵制网络谣言,“黑魔法的防御”才能坚不可摧。 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 2015年12月7日
2015-12-092015年11月27日,由外交学院、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办、广州航海学院承办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的相关领导和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国内基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就建设21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进行了研讨。 广州航海学院党委书记王舒平、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广东海事局副局长庄则平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何炜和亚洲司区域合作处处长曹静分别做主旨发言。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见证下,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和广州海航学院副院长袁炎清就两院合作在广州航海学院建立“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海上合作基地”签约,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和广州航海学院党委书记王舒平为基地揭牌。 研讨会紧扣“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主题,围绕“东盟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海上丝绸之路航道与能源安全合作”、“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合作”等四个议题进行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富有针对性的建设意见。最后,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做闭幕总结,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对于推动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的国内建设、加强学界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理论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015-12-072015年11月16-17日,“第二次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国家协调员会议暨中国—东盟关系研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功举行。会议由我院亚洲研究所和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ISIS Malaysia)共同主办,来自东盟十国和中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NACT中国”代表团由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带队,成员包括外交学院和云南大学的专家学者。 马来西亚十分重视此次会议,做了精心准备。马来西亚副外长Seri Reezal Merican Naina Merican出席中国—东盟关系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拉兹坦(Tan Sri Rastam Mohd Isa)全程参与两个会议,马来西亚当地媒体对会议有关情况进行了报道。 马来西亚副外长Seri Reezal Merican Naina Merican在11月17日举行的“中国—东盟关系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充分肯定了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20多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欢迎和期待,希望东盟能抓住“一带一路”与亚投行机遇,将东盟共同体发展战略与之对接,分享发展红利,深化双方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和平、合作与一体化进程。 秦院长与马来西亚副外长、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交谈 秦亚青院长与拉兹坦所长在协调员会和研讨会上致辞。秦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东盟合作不仅惠及双方,还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协力推进NACT合作,助力中国—东盟关系“钻石十年”,秦院长在讲话中就NACT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即完善NACT运行机制、集聚智库资源开展共同研究、发挥NACT公共外交的平台作用。 NACT国家协调员会议讨论了《NACT概念文件》、NACT机制建设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与会各方对“NACT中国”提出的《“中国与东盟:从伙伴到共同体”工作组概念文件》表示高度赞善,希望中国与东盟专家的联合研究能够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贡献力量。“中国—东盟关系研讨会”围绕“东盟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倡议”、“海上安全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与亚投行”以及“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等四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学者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自贸区升级版,以及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等倡议表示欢迎,同时分析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NACT协调员会与研讨会均圆满完成既定任务与目标,标志着NACT机制自去年正式启动以来已顺利进入工作进程,与会各方相信NACT在地区合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二轨作用。
2015-12-072015年11月24日,秦亚青院长会见来访的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杨厚兰秘书长一行。双方围绕三国合作、地区形势、智库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表示将进一步展开在三国智库网络建设、联合研究、人员互访、学者交流、共同主办会议、论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中日韩合作的发展。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副秘长李钟宪和梅泽彰马陪同访问。 杨厚兰秘书长向秦院长介绍了中日韩在三国自贸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和二十国集团框架下的合作情况,特别是今年三月外长会召开以来三国合作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并对三国秘书处的主要职能和开展的活动做了简要介绍。杨秘书长特别强调了三国智库合作的重要性,并对外交学院积极推进三国智库合作表示赞赏。 秦亚青院长介绍了中日韩智库网络建设进展,以及外交学院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和国内网络建设情况。秦院长表示,外交学院重视同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联系与合作;首任秘书长申凤吉和第二任秘书长岩谷滋雄多次访问我院,2014年6月岩谷秘书长访院期间还与外交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希望在杨秘书长领导下,秘书处与学院的合作能进一步深化发展。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是经三国政府批准建立的政府间合作国际组织,于2011年9月在韩国首尔成立,旨在为三国合作提供支持。杨厚兰秘书长于今年9月1日到任,是首位由中方派出的秘书长。
2015-12-072015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与北京市第二十六届大学生数学竞赛于10月24日上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等六个赛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外交学院等52所高校的4176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 我校国际经济学院2012级冯家悦、2013级赵昱名等21名同学在杨莉老师的组织下报名参加此次竞赛(实际参赛人数18人),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冯家悦、隆帆、薛智康、赵昱名四名同学获得北京经管类一等奖,娜措、李娅溱、刘世洁、郑甲敏、张天鼎、谷桐六名同学获得北京经管类三等奖。 我校学生从2013年开始在杨莉、曹胜玉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比赛,每次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今年的获奖率高达48%,大大超过本次比赛25%的获奖率。 在此特向冯家悦等10名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对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杨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际经济学院 2015月12月2日
2015-12-04受澳门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委托,国际交流中心于2015年11月7日至14日举办第二十五期澳门特区政府官员“外交礼宾培训课程”,共有学员 17名,均为特区政府下属各职能部门中负责外事公关、礼宾接待的官员。根据与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的培训协议,我院自2002年起开始针对澳门特区政府官员开展外交礼宾方面的培训,由公职局负责招生,国际交流中心负责培训事务和生活安排等。 我院、部港澳台司及澳门特区政府驻京办都非常重视本期培训工作。我院江瑞平副院长、港澳台司孙仁安处长、澳门驻京办康伟主任等出席培训班结业仪式,江院长代表学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本期外交礼宾培训课程共6天时间, 12次讲座。讲座基本延续了往期精品课程,涉及外交礼宾工作的各个方面。任课教师除了来自我院和外交部的专家学者之外,我们还邀请了经验丰富的专职礼仪培训师为之授课。结业仪式暨结业晚宴是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是对此前所学课堂知识的一次全方位检验,各项安排均由学员自行完成,包括仪式程序设计、场地、设备安排,晚宴座次排序、主持等等。学员们非常珍惜本次实践机会,既分工合作又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地完成了整场活动。学员们对培训班的各项安排非常满意,他们认为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讲课内容实用,信息量大,对于当前和未来的礼宾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十五期澳门特区政府官员“外交礼宾培训课程”已顺利结业。我们将认真总结、分析该班的经验和不足,加强与澳门特区政府行政公职局和任课老师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进一步完善对澳门公务员的培训工作。
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