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5日,秦亚青院长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比利时皇家学院新院士颁授仪式,接受该学院文学和道德与政治科学类外籍院士称号,并在比利时皇家学院发表学术演讲。 秦院长还接受了比利时皇家学院的专访,回顾了自己在外交学院三十多年的学术、科研和职业生涯,并介绍了新近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著《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的相关内容。该书从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关系”出发,以关系本体论为中心,以中国的中庸辩证法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关系理论不同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它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概念,在概念化基础上进行理论体系构建,具有超越本土经验范畴的理论意义,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发展,在世界国际关系学界引起反响。鉴于秦亚青院长对世界国际关系理论所做的贡献,比利时皇家学院授予他文学和道德与政治科学类外籍院士称号。 比利时皇家学院于1772年由奥地利女大公玛利亚·特蕾莎创建,是比利时最重要的学术机构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外籍院士为荣誉称号,授予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如曾授予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拉脱维亚前总统维—弗赖贝加、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德蒙布里亚尔等。秦亚青院长是目前第一位在社会科学领域获此荣誉的中国学者。 院办供稿 2018年6月12日
2018-06-19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颁授仪式2018年6月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首枚“友谊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是国家勋章的一种,是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2015年12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规定,国家设立“友谊勋章”,授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在孙吉胜副院长带领下,我院优秀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约60人参加此次颁授仪式,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外院学子,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们应当牢记校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砥砺前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学生处处长王胜乾、团委书记王华迪等5位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参加此次颁授仪式。 学生处2018年6月11日
2018-06-12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党组、中共北京市委联合组织开展“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该活动旨在面向广大高校干部师生讲清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理支撑和理论蕴涵,讲清楚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使命担当和广大干部师生的责任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策体系、工作举措和育人体系、教学模式。“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授课现场 5月29日下午,“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走进外交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杜娜老师和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张琪老师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2、5•4重要讲话精神,分别以“守护神圣初心,践行光荣使命”及“45度角的星空与脚下的大地”为题,为我院700余名师生进行了授课。 张琪老师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讲起,阐释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师生将自身融入这个新时代,响应时代的呼唤,立志为国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张琪授课现场 杜娜老师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主要讲授解读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二是青年人定当永立时代潮头,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要求,勇担时代责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杜娜授课现场 授课结束后,我院广大师生纷纷表示,两位老师的授课紧密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2、5•4重要讲话精神非常有指导意义,很“解渴”,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发扬好“五四精神”,把国家的嘱托、时代的需求融入自身学习工作中,提升学问,增强本领,将使命与担当扛在身上,勇做新时代的逐梦者和圆梦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授课现场党委办公室 党委学工部2018年5月29日
2018-05-315月10日至13日,由外交学院主办的“青年责任·共同命运”2018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在京成功举行。本届大会由外交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联合国协会指导,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外交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承办,北京吴建民基金会协办,来自世界各地176所大学和高中的700多位青年学子参加。 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外交部国际司谢波华大使、北京团市委副书记郭文杰、吴建民基金会冯炜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总代表欧敏行、欧盟驻华代表团政务处参赞白尚德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以及有关国家驻华使馆代表、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出席了开幕式。 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致欢迎辞。秦院长代表外交学院,向来自境内外各地的学生、领队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出席开幕式的所有领导、嘉宾,与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模联活动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提到,很多学生在“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熏陶下坚定了外交梦想,展示了外交风采,锻炼了外交能力。他希望各位青年代表,就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交流想法,共商未来,做到博学近思、放眼世界、砥砺学问。 谢波华大使代表国际司在致辞中对大会表示祝贺,对外交学院举办模联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给予高度肯定。谢大使提到,今年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委员会议题创新地全面囊括了十七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给各位青年学子提供了全球视野。他希望同学们在未来首先能够关心世界局势,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学好专业知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最后能够心系祖国发展,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外交事业中。 郭文杰书记代表北京团市委和北京青联向大会致贺。他为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希望:把握发展机遇,人类命运的福祉与进步需要当代青年勇担重任,以崇高理想建设和谐人类家园;回应世界期待,国际秩序的维护与建设要求当代青年厚积薄发,以包容胸怀贡献非凡中国智慧;立足时代要求,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期盼当代青年继往开来,以报国热忱铸就崭新时代风采。 吴建民基金会秘书长冯炜代表施燕华会长、吴建胜理事长,向2018北京国际模联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回忆道,培养高素质的中国外交外事人才是吴建民大使的夙愿,是他一直为之奋斗的事业。吴建民公益基金会继承吴大使的遗志,愿意为培养新一代多边外交外事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等联合国驻华机构和驻华使团向大会发来贺信及祝贺视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贺信中提到,“在当今世界,我们掌握着非凡的机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我们共同谋划健康地球的美好蓝图”,“青年的潜能即世界的潜能,我们应和世界一起维护人类共同的财富。” 在四天会期中,各委员会的青年代表围绕十七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约二十个议题,以新一代的视野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如何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5月13日,大会闭幕式暨“走进联合国”国际青年交流计划启动仪式在外交学院举行。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高级顾问沙祖康大使,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会长施燕华大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等出席活动。在闭幕式上,十二个委员会分别颁发了“最佳代表”、“杰出代表”、“荣誉提名”、“外交风采”、“最佳会前文件”等七项奖项。大会评选出四个“杰出代表团”、两个“最佳代表团”奖项。 随后,施燕华会长、沙祖康大使、孙吉胜副院长、冯炜秘书长共同启动“走进联合国”项目,并为“吴建民大使奖”获奖者颁奖。 孙吉胜副院长在闭幕式上致辞。她指出,青年代表们所表现出的对人类命运的高度关注、对国际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多元文明的开放胸怀,都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青年人的崭新面貌与卓越风采。她表示,外交学院将继续努力,把模拟联合国活动越办越好。 1995年,外交学院首次将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入中国。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知名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之一。今年,大会全面使用由外交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首创的《北京议事规则》。大会下设十二个委员会,分别以中文、英文、法文、西文为工作语言,其中西文为历届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首次采用的工作语言。院团委 2018年5月24日
2018-05-252018年4月22日,第七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北京赛区复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甲申同文翻译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北京地区10余所高校的8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上午的初赛和下午的决赛,英语系阮敏、金童获二等奖,肖婧璇、刘杰、徐毅、符芮、赵雪彤、李欣欣、汪清获三等奖,指导教师邹洋洋获优秀指导教师奖。阮敏、金童、肖婧璇、刘杰将与其他10余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选手一起,代表北京赛区参加即将于今年5月举行的华北大区决赛。 全国英语口译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具备一定英语口译能力和专业训练的在校学生举办的传统赛事,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大赛共分学校初赛、赛区复赛、大区赛和全国总决赛。自创立以来,大赛以其权威性、公正性和媒体透明度广受各方关注, 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大批英语口译爱好者。 我院英语系同学在比赛中以饱满的精神、娴熟的口译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的口译水平,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特此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感谢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口译指导团队的教师们为他们提供的赛前辅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学院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8-05-23近日,我院接到比利时皇家学院来函,推选秦亚青院长为该院外籍院士,并邀请其出席6月初在比利时举行的新当选院士庆典活动。比利时皇家学院于1772年由奥地利女大公玛利亚·特蕾莎创建,是比利时最重要的学术机构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外籍院士为荣誉称号,授予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如曾授予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拉脱维亚前总统维—弗赖贝加、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德蒙布里亚尔等。 目前,我院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的关键阶段,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是衡量“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五大指标之一。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对最近十年国际关系学科国内论文发文等各类数据的统计,秦亚青院长在国内国际关系学界学术影响力排名第一。他基于中国文化提出的关系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学理辩论,专著《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2018年于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当选比利时皇家学院外籍院士,充分体现了秦院长的国际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也将对我院“双一流”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在此,特向秦院长表示热烈祝贺!科研处2018年5月3日
2018-05-15外交学院“外交翻译专训班”旨在培养服务于国家外交工作的高级翻译人才。为拓宽“外交翻译专训班”和全院学生的全球视野,促进学生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现状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中、欧、美关系等国际问题的深入研究,英语系和外事办公室特邀请马耳他共和国前外长亚历克斯•塞贝拉斯•特里戈纳(Alex Sceberras Trigona)博士于2018年4月1日至4月21日来我院进行短期访学,并为2016级“外交翻译专训班”等学生授课。此次访学由英语系系主任石毅教授负责接待。 特里戈纳博士于1981年至1987年担任马耳他外长,现任马耳他驻世贸组织代表。此次特里戈纳博士来访,主要为“外交翻译专训班”围绕中美贸易问题进行了讲授和模拟双边、多边磋商和谈判,内容紧跟时事,涉及经济、法律、外交等方面。此外,特里戈纳博士还围绕欧美关系、世贸组织等主题为其他专业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讲座和交流。 在授课结束后,特里戈纳博士对2016级专训班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了反馈,并作出很高的评价。英语系也组织该班学生进行了座谈,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信息量大,阅读材料质量高,讨论方式和角度新颖。英语系正在努力探索使该类课程和授课模式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
2018-05-04第二十一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北赛区决赛于2018年4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石油大学举行,共有87支队伍参加了比赛。英语系杜泽东、王俊良同学凭借缜密的推理分析能力、出色的应变能力、流利诙谐的英语表达、精湛熟练的辩论技巧,经过激烈角逐,喜获一等奖和最佳辩手奖;外交学院代表队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本次华北赛区决赛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石油大学承办,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口语赛事之一。近年来,我院英语辩论队不断取得佳绩,在国内英语辩论界树立起外交学院英语辩论的品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与认可度。在此向获奖同学和英语创新实践训练中心英语辩论指导团队表示祝贺!同时感谢学院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8-05-042018年4月13-15日,第二十三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我院英语系大一学生丁青筠代表外交学院参加比赛,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于1996年创办,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英语演讲赛事之一。本次比赛竞争激烈,集结了来自清华、复旦、北外、上外等大陆及港澳台高校的72名选手。丁青筠同学作为半决赛第二天的一号选手出场。在定题演讲中,她从团扇切入,以小见大,讲出了自己对Belt and Road: China and the World这一宏大主题的独特见解。在即兴演讲和问答部分,她沉着冷静,对答如流,给评委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作为大一学生,在这项高水平的全国赛事中取得好成绩实属不易,在此祝贺丁青筠同学取得优异成绩!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演讲团队各位老师的赛前辅导和培训,感谢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8-05-044月10日,2018年外交部考录宣讲会在我院沙河校区成功举办,外交部干部司考培处徐铁飞副处长、朱晖副处长以及我院2017届校友乔澍同志出席。宣讲会由学生处迟喜文副处长主持。 朱晖副处长从职业发展、福利待遇、考录政策等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外交部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耐心坦诚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热情欢迎我院优秀学生加入外交部,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做出贡献。 乔澍校友与同学们分享了个人亲身经历,鼓励学弟学妹要坚定当初的外交官的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抓住机遇、实现梦想。此次校园宣讲会是外交部宣讲的第一站,希望外院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外交梦想,树立“忠诚、使命、奉献”的外交核心价值观,坚定为祖国外交事业奉献的理想信念。 学生处2018年4月16日
2018-04-242018年3月30日至4月2日,2018东亚模拟联合国大会(EAMUNC)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召开。外交学院共派出7名代表参加,最终获得1项最佳代表奖、1项杰出代表奖、1项荣誉提名奖、1项最佳立场文件奖,以及优秀参会团体奖。图为我校与会学生合影 此次东亚模拟联合国大会由澳门大学主办,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代表参加。本次大会共设4个会场,包括三个中文会场及一个英文会场。外交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秘书长外语系秦谦、协会主席英语系杜泽东作为会场主席参与了会议筹备。 本次大会中,我校代表在模拟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及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中,就妇女赋权和灾害应对问题,代表不同国家,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讨论与磋商。我校代表凭借充分的会议准备、扎实的相关学术功底及优秀的演讲与谈判能力,在大会上表现出色。外交学系崔馨蕊获得了最佳代表(Best Delegate),英语系鲁志远获得了杰出代表(Outstanding Delegate),陈源获得了荣誉提名(Honorable Mention),王笑奕获得了最佳立场文件(Best Position Paper)的奖项。同时,我校代表团因表现出色,被大会组委会授予了优秀参会团体的奖项。 图为我校被授予优秀参会团体奖项颁奖留念 院团委 2018年4月8日
2018-04-103月29日至4月1日,2018年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AIMUN)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召开。我校共派出9名代表参加,最终获6项最佳代表奖、2项杰出代表奖以及最佳学校代表团奖。 本次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邀请了爱尔兰驻华大使、拉脱维亚驻华大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等作为开幕式嘉宾,共有设11个会场,其中1个中文场,1个主新闻中心,9个英文场。 我校学子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厚的写作功底以及极强的临场应变与复杂问题应对能力在大会上表现出色。英语系陈铭仑、外语系黄婉晴获最佳大使(Best Ambassador),英语系陈乐鸥、外语系杜斯佳获最佳代表团(Best Delegation),英语系赵旻书、英语系李沐青获最佳代表(Best Delegate),英语系张冬荷、外交系孙德淼获杰出代表团(Outstanding Delegation)。同时,由于我校代表团整体表现优异,组委会特别授予整个代表团最佳学校代表团奖(Best School Delegation)。 院团委 2018年4月2日
2018-04-093月21日,外交学院党委举办第二十一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开班仪式,党办主任、学工部长、各院系部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和全体学员近百余人参加。院党委书记齐大愚同志出席并讲话。 齐书记回顾了党的十九大和刚刚闭幕的“两会”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阐述了在中国获得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时代背景下坚定“四个自信”、向党靠拢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外交工作实践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齐书记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及“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两大主题谈了看法,希望同学们以端正的态度认真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以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学知识长本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 之后,齐书记与学员们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青年的殷切嘱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主心骨的不可替代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与外交工作的联系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学员们表示一定会珍惜培训机会,认真研读,为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外交学院党办2018年3月22日
2018-03-262018年3月1日至4日,第五届“山海杯”国际辩论邀请赛在青岛举行,“山海杯”国际辩论赛作为国际A级大赛之一始终保持着一流的参赛队伍水平和评委质量。校团委选派演讲与辩论协会王世豪、陈青蔓、陆沁欣、邵涣宝、张迪雅、刘若淇、陈永杰参加比赛。 我校代表凭借赛前充足准备和队友间的默契合作,不畏强敌、沉着应对,最终收获季军头衔,王世豪同学获得本次大赛“全程最佳辩手”。我校代表队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深厚素养、机敏反应、团队协作与谦和风度得到评委嘉宾的高度赞赏。 院团委 2018年3月16日
2018-03-20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面临提质升级的重要机遇。为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2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的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以下简称“2030年愿景”)的重要倡议,我院亚洲研究所于2018年1月26日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办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推进制订2030年愿景”特别工作组会。 来自东盟十国智库的高级别代表、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国家协调员及国内知名专家五十余人与会。中国外交部亚洲司毛宁副司长、我院孙吉胜副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黄朝翰资深研究员致开幕辞。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翁贴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本次会议系统梳理和评估了中国与东盟现有的合作框架、机制及具体领域的合作成效;清晰界定和明确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和主要目标;深入研究了“2030年愿景”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发展战略的对接方式;并建设性地提出了政治安全、经济发展、人文交流三大支柱领域开展合作的具体目标、领域和路径。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15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东盟关系已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也迈入了全面发展并且可持续的新阶段。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决定制订“2030年愿景”,共同规划未来发展蓝图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和东盟携手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对于促进双边关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东盟共同体建设以及全球和区域治理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形成的有关共识及各国提交的高质量研究报告将以适当形式递交一轨,以期为“2030年愿景”制订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于2013年由中方倡议成立,经各方酝酿于2014年正式启动,是本地区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机制之一,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媒体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gjgxx/201801/t20180130_3833207.shtml
2018-03-08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由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International Law Students Association)主办。该赛事自1959年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有59年历史,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性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2018年2月24日至27日,中国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组委会协办的“第十六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赛区选拔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比赛共有49所高校参加。我院代表队由国际法系教师宋岩博士担任指导老师,队员包括李子钰、廉雅雯、李泽坤、周睿哲和罗诗静,曹超担任场下研究员。经过数轮激烈角逐,我院代表队脱颖而出,凭借优异表现,获得季军。我院代表队将于2018年4月赴美国华盛顿参加第59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国际总决赛。继去年取得国际赛资格,我院代表队已连续两年闯入国际赛。特别感谢参与研究的同学和往届队员的帮助,衷心感谢关心和帮助代表队准备、训练和竞赛的老师、同学及朋友们。代表队将再接再厉,力争再创佳绩! 国际法系 2018.2.28
2018-03-072018年2月23日至25日,第十九届伦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LIMUN 2018)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召开。外交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大二英语系陈乐鸥同学获本次大会最高奖项“外交风采奖”(Diplomacy Award)。这是我校学生再一次在伦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中获得高水平奖项。 伦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是欧洲最大规模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也是世界几大知名模拟联合国活动之一。本次大会邀请了第62届联大主席斯尔詹·克里姆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济协调员斯蒂芬·奥布莱恩作为开幕式嘉宾并致辞。本次大会共设有33个委员会,主席团人数100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1800多名代表参与会议。 大会上陈乐鸥以模拟有关国家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经过两天紧张的会议讨论与磋商,大会组委会授予陈乐鸥本次大会最高奖项“外交风采奖”(Diplomacy Award)。院团委 2018年2月26日
2018-03-07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号),外交学院成功跻身全国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是党和国家赋予外交学院的光荣使命,外交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院将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培养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新途径,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现将《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版)》予以公布,学院将按照方案要求,积极建设一流学科。外交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精编版).pdf
2017-12-272017年12月12日,“金砖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圆桌研讨会在我院展览路校区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召开。秦亚青院长、美国美利坚大学阿米塔夫•阿查亚教授、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圣保罗校区奥利弗•施廷克尔助理教授、上海人民出版社潘丹榕主任以及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魏玲教授作为发言嘉宾参加会议。此次圆桌研讨会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秦院长在欢迎词中首先感谢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外交学院的支持,然后简要阐述了金砖国家合作的重大意义与主要成就,对施廷克尔助理教授的专著《金砖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的学术性和实践性给予了较高评价。上海人民出版社潘丹榕主任、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圣保罗校区奥利弗•施廷克尔助理教授作了主旨发言,分别就《金砖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一书中文版的出版过程和主要内容作了系统介绍。在随后的评论阶段中,美国美利坚大学阿米塔夫•阿查亚教授就金砖国家如何深化合作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魏玲教授讨论了金砖国家合作的最新进展。在自由问答环节,与会各位专家和参会的院内外师生就金砖国家合作的前景和挑战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互动。本次研讨会务实、高效,增进了对金砖国家合作的切实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2017年12月15日
2017-12-182017年12月9日,第23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北京赛区决赛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我院英语系本科一年级的丁青筠同学和二年级的肖晓晓同学代表外交学院参赛,与来自北京二十余所高校的31名选手同台竞技。丁青筠同学勇夺大赛冠军,肖晓晓同学荣获一等奖(第五名),丁青筠同学成功晋级明年的全国赛。 比赛由三分钟定题演讲、两分钟即兴演讲及两分钟问答三个环节组成。两位选手均发挥出色。肖晓晓同学的定题和即兴演讲生动流畅、言之有物,回答问题论之有理。丁青筠同学则凭借完美的定稿、颇有设计的即兴、机智灵活的问答和从容沉稳的比赛气质赢得了所有评委的认同。 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于1996年创办,由中国日报社与可口可乐大中华区联合主办、二十一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承办,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英语演讲赛事之一。北京地区决赛,则是所有地区赛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场比赛。外交学院英语系学生在该项赛事中屡创佳绩,为外交学院赢得了荣誉。 在此热烈祝贺丁青筠和肖晓晓同学!感谢英语系创新实践训练中心演讲团队的赛前指导和培训!同时感谢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7-12-13